学习初级中文,看奥林匹克在中国的“乳名” |
time:2015-03-12 11:35 Views: |
学习初级中文肯定少不了对许多词的探究,而风靡全球的“奥林匹克”在中国又是经历过了什么样的发展变化呢,来一起随着上海早安汉语中文学校的老师去看看吧。
“奥林匹克”这个名字,现在已是家喻户晓。也有不少人知道,这个名字来源于古代奥运会的举办地——希腊小镇奥林匹亚。不过,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,奥林匹克这个名字绝对是个“洋玩意”,这个词的翻译也是五花八门,有“奥令匹克”、“欧林庇克”,还有略带神秘色彩的“厄灵辟克”。当时,国内已经出现了一些热心体育的人士。今天,中国选手的梦想是夺取奥运会的金牌;在那时,热心体育的人梦想则是亲眼看看“奥林匹克”到底是个什么样。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举办时,这个机会来了。
按照惯例,国际奥委会要发邀请给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体育组织。当时,中国的第一个体育组织——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接到了邀请,但派谁去却成了问题。路途遥远不说,指望当时的北洋政府拨款更是没门。商量下来,体育协进会的主席王正廷致电中国驻荷兰公使罗忠诒,请他代表出席奥运会。但还有一个问题,罗忠诒对体育一窍不通,因此最好有一个懂体育的人也能到现场观摩。于是,大家又想到了宋如海。
宋如海要算是中国早期著名体育家,当时身份是武昌基督教青年会体育干事。1928年,他正在美国斯普林菲尔德学院留学,斯普林菲尔德学院在现代体育史上大名鼎鼎,因为那里是篮球和排球运动的诞生地。宋如海接到这个任务,还接到一个新头衔——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名誉干事。于是,他兴冲冲地从美国坐船赶往荷兰。
虽说对体育并不陌生,但宋如海第一次来到奥运会开幕式现场,还是颇为激动。参加阿姆斯特丹奥运会的代表团有46个,东道主新建了一个能容4万人的运动场,另外还建造了一座高塔,燃烧着熊熊火焰,这是现代奥运会上第一次出现圣火仪式。这样壮阔的场面激发了宋如海的灵感,他嘴里念着英文单词“OLYMPIADE”,一句汉语脱口而出,“我能比呀。”就这样,奥林匹克有了个音意兼通的中国名字。学习初级中文,怎么能不知晓这个最初的名字呢。
回国后,宋如海出版了一本《我能比呀·世界运动会丛录》。书中,他这样解释道:“OLYMPIADE原系古希腊运动会之名称,世界运动大会仍沿用之。‘我能比呀’虽系译音,亦含有重大意义。盖所以示吾人均能参与此项之比赛。但凡各事皆需要决心,毅勇,便能与人竞争。”这,正是中国的体育先行者们对奥运精神的理解。细细品来,也颇有几分道理。对于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来说,更是一种鼓励与期待。
时光荏苒,“我能比呀”这个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“乳名”虽然早已没入历史的尘烟,但奥林匹克精神却得到发扬光大。在世界的舞台上,“我能比呀”不再是一个梦想,中国已成为奥林匹克运动最重要的参与者与推动者之一。
学习初级中文是一个加速了解汉语和中国文化知识的过程,期待能有更多的趣味知识被介绍。
|
上一篇:外国人学中文日常用语之中药篇 | 下一篇:学习初级中文,避免“不合逻辑”的语病 |